中醫(yī)特色療法:穴位注射發(fā)表時間:2024-03-25 17:00 談到“古法今用,中西結合”的典范 非穴位注射莫屬。 一提及中醫(yī) 人們的腦海首先浮現的是 老中醫(yī)看舌、摸脈、提筆開方的情景 很少人會把藥物注射技術與中醫(yī)聯系起來 今天小編就帶大家了解 中醫(yī)特色療法之 穴位注射
穴位注射的發(fā)展起源 在20世紀50年代,隨著針刺的延伸療法,許多學者開始以中醫(yī)學經絡學說、腧穴理論為指導,融合現代醫(yī)學注射技術,將適量液體藥物注射在經絡腧穴上,用來防治疾病,創(chuàng)造性地誕生了中醫(yī)特色療法——穴位注射技術。 穴位注射的特點 穴位注射具有“操作簡單、適用范圍廣、見效快、療效高、安全可靠”的臨床特點,采用這一療法的患者日益增多。 穴位注射療法在皮膚疾病中得到了廣泛應用,特別在蕁麻疹、銀屑病、帶狀皰疹等皮膚疾病治療方面具有獨特療效和優(yōu)勢,所用腧穴也遍及全身,可供注射用藥包括西藥、中藥注射劑、自體血液等。
穴位注射的綜合效應 穴位注射法是將藥水注入穴位的一種中西醫(yī)結合治療方法。它可將針刺刺激和藥物的性能及對穴位的滲透三重作用下發(fā)揮其綜合效應。 常用穴位 足三里 主治:胃痛、消化不良、腹脹、腹痛、泄瀉、便秘、心悸、咳嗽、氣短頭暈、失眠、膝痛、下肢痿痹。 曲池穴 主治:手臂痹痛、上肢不遂、熱病、頭痛、目痛、齒痛、咽喉腫痛、腹痛、吐瀉。 三陰交穴 主治:腸鳴,腹脹,腹瀉等脾胃虛弱諸證、月經不調、生殖泌尿系統疾患、心悸、失眠、高血壓。 內關、外關穴 內關主治:功效是寧心安神、鎮(zhèn)驚止痙以及和胃降逆。 外關主治:清利三焦、祛風解熱和通絡止痛。 合谷穴 主治:頭痛、目痛、齒痛、咽喉腫痛、便秘、腹痛等。 注意事項 1 注射前不要空腹 2 注射前會害怕緊張,可以和護士溝通采取舒適臥位來注射。 3 注射后局部可能有酸脹感、24小時內可以緩解。 4 注射后2天內不要劇烈運動及高強度工作,注意休息。 聲明:本微信號致力于皮膚健康公益科普宣傳,無任何商業(yè)用途,若有文字、圖片、視頻涉及侵權或違規(guī),請及時告知刪除 【END】 |